新闻资讯

春分:为何竖鸡蛋?
2022-03-21 07:26:21

       春分三候

  “春色平分纔一半,向时玄鸟重相见,雷乃发声天际头,闪闪云开始见电。”春分三候划分是玄鸟至,雷乃发声,始电。

  一候 | 玄鸟至

  

  听上去玄玄乎乎的玄鸟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平平经常的小燕子。“玄”是玄色的意思。“小燕子,穿花衣,年年春天来这里。”差池呀,小燕子穿花衣,怎么酿成黑衣了?因为这是视觉的“欺骗”,燕子平时航行速度快,又爱高来高去,远远看去就是黑背白腹。

  你们看,小燕子黑背白腹,“负阴抱阳”,是不是和春分很般配?

  人们说,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,飞回北方,就是要把春的消息捎回来。燕子回,百花开,桃花红,李花白,菜花黄,莺儿啼,燕儿舞,蝶儿忙,美不堪收的春光图就要向我们展开了。

  二候 | 雷乃发声

  “飒飒利来w66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”没错,那个总让人在惊蛰就想到的春雷,这时才伴着绵绵细雨姗姗“雷”迟。

  昔人认为,天地气候的变革都是阴阳二气消长爆发的,雷的爆发就是“阴阳相薄”的结果,春分时节阳气生发,阴阳相交,势均力敌,阳气奋力突破阴气的阻扰,发出轰隆隆的声音。

  不过,不知道是阴阳二气担心惊吓到春天,怜香惜玉,照旧诗人们舍不得柔花嫩草受到惊吓,古诗里的春雷似乎总是放轻了声响,只是轻雷隐隐。   

  三候 | 始电

  “雨来看影戏,云过听雷声。”雷鸣和电闪总是相伴相生。生活中,我们也会先看到闪电,再听到雷声。那昔人为何将雷电分为两候,还将雷鸣排在电闪前?

  有人说,这和昔人的阴阳看法有关,昔人以雷为阳之气,以电为阴之质,认为阳先行,阴始动,所以二候为雷三候为电。

  有人则从自然物侯出发给出了解释,提出春分初来时节的雷电,雷声显得更突出,是红花,闪电只是绿叶,要过些天才会“闪亮登场”。

  春分习俗

  春分的习俗正如春天的繁花,多姿多彩。既有国之大典,也有民间运动。既有庄严肃穆的仪式,也有趣味横生的游戏。各地另有各自花样,各具特色,三言两语说不完。我们就择其要者,管中窥豹一番吧。

  春分祭日 

  春分习俗中最隆重庄严的要数祭日,在古代是国之大典,“士民不得擅祀”。

  在昔人心中,日月都是神明,很早就有了春分祭日、秋分祭月的仪式。周朝天子在春分日早上到祭坛祭日。秦朝设立日主祠,春分时用牛祭日。明代在北京城东修建了日坛,厥后也成为了清朝天子祭日的地方。

  现在的北京日坛公园回复了清代祭日典仪,春分日去那里,说未必就能遇上祭日盛典,可以在卤簿仪仗与雅乐齐鸣中体会一番先民对自然的敬重之情。

  社日酬神

  “萧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”,在古代,春分前后也是春社日,官府和民间都会祭社神以祈求有年,局面十分热闹喜庆。

  社神就是土地神。土地神守护一方土地,护佑一方黎民。因此,每到春社日和秋社日,邻里乡亲便会聚到一块,杀牛宰羊献祭酒,举行仪式祭社神。南方各地在这一天还会演戏酬神,称为社戏。鲁迅小说《社戏》描写的就是这个事儿。

  尽管年代久远,古老的“祭社”仪式也并未失传,湖南郴州安仁县就保存着“赶分社”的仪式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春分时节,外地举办古板祭神祈谷的盛大运动,拜神农、赶墟场、祈谷丰、兴药市,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地游人前往,比“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”的局面还热闹。

  立蛋庆春

  “日月阴阳两均天,玄鸟不辞桃花寒。历来今日竖鸡子,川上良人放纸鸢。”4000年前,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明春分这天阴阳相半、平衡性好、更容易把鸡蛋立起来的“天机”,今后兴起了通过竖蛋庆祝春天到来的习俗。

  或许是因其简单又有趣,这个玩法不但至今在各地流行,甚至还以“中国习俗”的身份走出国门,成为富有挑战的“世界游戏” 。

  都这么火了,咱也不可落伍。走起!挑战一把“平衡”,验证一番“天机”。

  踏青放鸢

  “草长莺飞仲春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利来w66放纸鸢。”春分一到,风和日丽,草长莺飞,正是放鹞子的好时节。

  放鹞子不是儿童的“专利”,走落发门,你就是“一经那个少年”,趁春光大好,都大胆地走出门去,沐浴在融融春光里,奔驰着放飞鹞子,欢喜着放飞希望吧。 

  昔人诚不我欺

  平衡是一种生活艺术

  草长莺飞的季节

  春风十里,跃马扬鞭

  让我们平衡好

  事情与家庭

  学习与生活

  勤勉与休闲

  脑力与体力

  在斗争中享受幸福

  享受斗争的幸福吧!